我也不定你的罪:在定罪和認同之間(中)

事實上,這句「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說明耶穌的恩典並不是一種姑息,並不是忘記這個婦人犯了罪的事實,反而是將這個事實帶到整個討論的中心(留意耶穌在整個故事中說的每一句都和罪有關),但重心不再是將過去定罪 (a conviction of the past),而是將將來釋放 (a liberation of the future):「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這是定罪做不到的,這就是恩典,這就是釋放。

Read more

我也不定你的罪:在定罪和認同之間(上)

我們理直氣壯,因為我們看不見我們的罪,忘記了其實我們也是罪人。

要注意的是,耶穌並沒有爭辯法利賽人提出請求的「法律基礎」(legal basis),也就是「摩西在律法書上吩咐我們,用石頭打死這種婦人」。耶穌沒有否認這是一種罪,祂只是向法利賽人(或我們)指出一個更重要的事實:就是我們都是罪人,而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們沒有資格將別人定罪。

Read more

SCOTUS 同性婚姻判決之後:為什麼基督徒沒有絕望沮喪的理由

因著其本質,教會本身應該是宣揚和實踐愛的地方,一個人們不必竭力證明自己正常而仍然能被愛的地方。但教會卻似乎在審判同性戀者時遺忘了這個簡單的道理,或至少視之為不那麼重要。當然,公允而言,教會並不是完全沒有說接納同性戀者的話,但明顯對比審判的信息,接納的話說得太少,有時根本只像是審判信息的一個不起眼的註腳。如何在「同性戀是罪」和接納同性戀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就像教會一直接納其他不能達到教會倫理要求的人,才是更值得今日教會思考的問題。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五: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順從法律從來不應該是對基督徒至高無上的道德原則:這種 City of God 和 City of Man 的向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些被廣泛誤解的聖經經文,特別是羅馬書十三章或彼前二章十三至十七節⋯⋯所以將保羅的神學扭曲為要無條件「順服掌權者」,這等於拿著聖經說它教導人敬拜偶像,這是不可想像的一種諷刺。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四:月朔幾時過去?:反思中環價值

經濟發展是一種怎樣的價值呢?用今天的話說,那就是一種「中環價值」。

連月朔和安息日也令人不耐煩,因為這阻著他們「做生意」。但月朔和安息日是什麼日子呢?那是敬拜上帝的時候。但敬拜上帝竟然不及賺錢重要。

在他們發展經濟時,窮乏人飽受欺壓。先知譴責的就是這種價值:這個世界有些事情比經濟重要,那就是公義;這個世界以外有一位比經濟重要,那就是上帝。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三:你們要作我的子民

這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政教分離」:政教分離不是將自己鎖於教會的四幅牆內,對外面的社會不聞不問。相反,我們必須對我們身處的社會開放,根據我們的政治倫理和論述審視並批判之,從而發揮我們「作鹽作光」的功用。若教會沒有一套她自己的政治倫理和論述,她就無法成為世界的他者 (other),無法和世界分離,教會最後只能在俗世的某一套政治倫理和論述選擇一個,並活在它之下,不能分別,無以為聖。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完)

我們的信仰就是一個由始至終終末論 (thoroughly eschatological) 的信仰。而終末論的信仰就是一個「願你的國降臨」的信仰:我們既不是「願我的靈魂升天」,也不認為我們可以靠己力令神的國來到。相反,我們是既相信又盼望上帝的國會降臨,而在這盼望中,我們不但等候,我們也在聖靈的能力下在這個不公義的世界的部分實現 (realise) 天國的公義,藉以代表性地期盼 (representatively anticipate) 這真正公義的完全來到。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四)

因為天國只能因上帝的大能而降臨 (The Kingdom of God remains one which is possible only through the power of God),而上帝的工作有其命定的時間。天國永遠不能靠人手將之建立:這不是一種現實的分析(即不是分析了現世所有的制度而達致的結論),而是一種認信 (credal confession):因為若天國能透過人力達致,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有一個沒有上帝的天國,這是任何正統基督教神學不能接受的。

正如嘗試建立共產社會的慘痛經歷告訴我們,在我們嘗試靠自己實現烏托邦(宗教色彩的叫法即是「天國」)時,我們竟帶來慘不忍睹的人間地獄,其遺禍至今仍在,足為所有烏托邦主義者之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