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不只百日

生命,也許你會沉鬱面對,但在別人眼中還是一直前行,無限延續。於是,未婚夫的父母親擁進女主角的家,趕忙收拾死者的衣物,懷念又少了一點根據。妻子的教會朋友急著替她辦個追思禱告會,在會上侃侃而談,有人機械式的禱告,有人遞上一本疏導情緒的書,甚至有人坦言明白男主角的感受,說自己的寵物死了,再崩潰大哭,結果騎劫整個追悼會,別人忙著安慰這位寵物主人,卻忘了本來就沉沒在悲傷當中的男主角。結果兩人都在百日內上山參加法會,為摯愛超渡,誦經百日,也在這百日裡學習說再見。

Read more

淺談「怪獸家長」(下)— 演好「父母」的角色

「怪獸家長」真是一個不易談亦談不完的課題,本來我只想簡略分享一下,沒想到一寫就演變成一篇要分上、中、下三部曲的長文,而且拖了好一陣子,才勉強寫得完。我在淺談「怪獸家長」(上)和(中)文中曾分享自己的觀察,在這些荒謬行徑背後,或許正反映出這些父母不懂去愛,也搞不清優次問題。除此之外,我相信「怪獸家長」的現象也反映了他們對於「父母」和「子女」的角色,當中的關係、責任和權利都混淆了。

Read more

回應《去……還是不去植堂?》

作為親身面對植堂邀請的年青人,對《去……還是不去植堂?》一文有些回應,也藉此分享一點對植堂的感受。 《去》文列出了六種年青人面對以團契作單位去植堂的反應,反映出糾結之深、抉擇之難。的確,在面對植堂邀請時,大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拋出了如《去》文所述的一大堆問題。但容許筆者根據親身經歷的思考(與焦慮)過程,在此提出不同的歸類方法,也與讀者走一趟這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抉擇旅程。

Read more

在光棍與夫妻之間

有時覺得人對數字有一種特別的迷戀,尤其是對重覆的數字。11月11日因而成了一個節日。可以看看這裡:11月11日 這種豐富的想像為這一天帶來了兩個節日:光棍節和夫妻節。若從上方的維基連結,拉到去最下方,我們就能找到「光棍節」的維基條目;而我們可以去某些大型教會及機構,可以找到「夫妻節」。(題外話,1111代表1夫1妻,1生1世,那麼1男1女去了哪裡?) 看得到那種弔詭性嗎?單身的人和已婚的人在同一天慶祝(?)和記念(?)對方不能慶祝和記念的status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