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棍與夫妻之間

有時覺得人對數字有一種特別的迷戀,尤其是對重覆的數字。11月11日因而成了一個節日。可以看看這裡:11月11日 這種豐富的想像為這一天帶來了兩個節日:光棍節和夫妻節。若從上方的維基連結,拉到去最下方,我們就能找到「光棍節」的維基條目;而我們可以去某些大型教會及機構,可以找到「夫妻節」。(題外話,1111代表1夫1妻,1生1世,那麼1男1女去了哪裡?) 看得到那種弔詭性嗎?單身的人和已婚的人在同一天慶祝(?)和記念(?)對方不能慶祝和記念的status啊。

Read more

你所見證的你認識嗎?:成功神學與成功見證的反思

聖經就是上帝的見證。而就是在這些見證中,我們認識上帝,我們建構我們的神學。所以見證從來都不是無傷大雅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而是直接影響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我們的神學。

但今天我們是否仍忠於這見證呢?還是我們在擁抱成功神學時,選擇了和這充滿苦難、罪惡、恩典和救贖相反的成功見證呢⋯⋯

我相信上帝,即使祂在苦難中沈默,即使他不曾使我的人生平坦成功。我信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阿門。

Read more

萬聖節的背包,背到現在還未爛⋯⋯(下)

這或許聽來荒謬,但我想不到聖誕節、新年和復活節和萬聖節在理論上有什麼不可比較的地方。當然,你可以說,你根據萬聖節的原則,也認為應該禁止慶祝聖誕節、新年和復活節(真的有人這樣認為),但如果你也慶祝這些節日,請告訴我,為何一些帶有異教元素的節日可以慶祝,一些卻不可以?而且也請告訴我,如果我指控你在慶祝這些節日時,你也在同意背後的迷信傳統色彩的話,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在胡言亂語呢?坦白說,知道什麼年獸作怪的傳說的人,肯定遠比知道萬聖節和塞爾特人有關的人多。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三)

我並不是說,當上帝能夠在一堆罪人中找到一個義人,整堆罪人就立即得救/變得公義。整個救贖計劃有一定的終末性向度 (eschatological dimensions) 在內:上帝的公義最後是要將萬國變得公義(也就是當上帝的國來臨的時候),但這必須由揀選一個民族,後來一個國家,進而一個跨民族跨國家的群體(ie 教會)慢慢達成的,揀選了亞伯拉罕那一刻,萬國還未得救;正如即使找到十個義人,所多瑪蛾摩拉也不會立即變得公義。但似乎起碼若上帝的計劃仍在實行,審判就不會立刻降臨。

Read more

去還是不去……植堂?

近來與不少年青人談到教會要求他們以團契作單位去植堂的經過,他們的反應大致有以下6種: 早有異象,乘勢而去。 認真考慮,積極投身。 沒有感動,願跟大隊。 搖擺不定,隨風擺柳。 沒有感動,不願離開。 去也無妨,留下事奉。 甚麼是「去也無妨,留下事奉」?就是保留在母堂恆常參與的事奉,但聚會之處就改變到分堂。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二)

其實對熟悉亞伯拉罕故事的人應該對這種「因十人救全城」的邏輯其實並不應陌生:因為這正正是亞伯拉罕的揀選:「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創 12:3; 也參創 18:17)。上帝揀選亞伯拉罕幹什麼?就是要使地上的萬族都因他得福。而我們知道,在救贖歷史的宏觀角度下,揀選亞伯拉罕(以至以色列)而令萬國所得的福,就是令(全人類)從罪惡中被拯救出來,不至滅亡。

因為十個人,使所多瑪蛾摩拉得救;因為亞伯拉罕,使萬國都得救。兩者在被救贖的群體中,都是絕對的少數。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一)

若我們仔細閱讀經文,這一個求情理由應該立刻在我們腦海中響起警號 (ring a bell),有什麼人求情會用「公義」為理由呢?這幾近不合常理。亞伯拉罕和上帝的對話的重點,不是憐憫,不是同情心,不是其他別的,而是上帝的公義:亞伯拉罕指出的是,上帝若將義人和惡人一同殺死,這並不符合祂的公義,然後他們就在這基礎上討論:到底怎樣才更符合上帝的公義 (the justice of God),以配合上帝「審判全地的主」的身份。

Read more

以色列王今天多麼榮耀:從敬拜衣著端莊問題顛覆敬拜的想像(下)

很多人覺得「我又不是要求你穿金戴銀,穿得端莊點有什麼難度」?說這話人大概都是衣食無缺的一群。他們大概無法想像,今日香港仍然有很多人要把飯菜隔夜翻熱再翻熱的吃,住在不能伸展手腳的狹窄單位中,身上的衣服可能也是慈善機構贈送的,然後就算穿得破爛也不捨得丟掉。要求他們穿起那件我們想也不想就買下的一百幾十的恤衫長褲和一對整整齊齊的鞋(甚至更高要求)才算是「配得來到上帝面前敬拜」,只是另一種「何不食肉糜」的離地。

盼望有一天教會能放下我們對端莊衣著的堅持,讓我們的想像空間不再被窒礙,讓我們可以自由地敬拜我們的三一上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