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一天一個人看見一隻正從蠶蛹中掙扎著想出來的蝴蝶,卻似乎因蝴蝶不夠力量而出不了來。這個人於是好心地拿出剪刀,小心地替這隻蝴蝶剪開蠶蛹,讓蝴蝶可以出來。但那知當蝴蝶出來之後,雙翼卻因為不曾掙扎而缺乏力量,雖然不停地拍翼,卻始終飛不起來。

其實信徒的成長也是這樣,若不經過掙扎,雙翼就不會有足夠的力量飛翔。

成長、掙扎,掙扎、成長 

成長,其實始於我們的生命接觸到一個陌生的高度和深度。這個陌生的高度和深度裏有一些陌生的事物,會挑戰我們固有的價值觀和想法,我們會懷疑或被質疑一些我們從前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一些固有的價值觀甚至會被完完全全打碎。這個時候我們會感到困惑,我們會嘗試為我們的固有想法爭辯,我們會嘗試排拒外來的挑戰。但若我們能誠實地面對現實,認真地檢視我們那些可能經不住嚴謹推論推敲質問的結論,我們就會開始因應現實和挑戰而調整一些我們一直以來認為不可能被挑戰的想法和價值觀,然後重整那些變成碎片的框架和想法。

最後我們或會抱持完全不同的立場,但也可能仍然保持類似的結論,但即使最後結論可能和起點時相似,其實已經在重整的過程中因應這些新的挑戰而被深化,而有了新的詮釋和體會。

這個為固有信念爭辯,懷疑固有信念,和因應挑戰而重整的過程,就是掙扎。

最初的調整必然是不完滿的,我們可能矯枉過正,我們也可能因過分小心而裹足不前。但無論如何,只要我們不斷誠實認真地掙扎和尋問,我們總會慢慢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equilibrium point),而當我們找到這個新的平衡點時,我們就成長了,我們的生命正式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深度。

對陌生的高度和深度的接觸本身並不會令我們成長,只有掙扎才可以。因為面對陌生的另一種態度,就是逃避這些陌生的高度和深度為我們帶來的挑戰:就像文首故事那人,用剪刀將蠶蛹剪開,讓蝴蝶不用掙扎。但結果只會是令蝴蝶無法真正成長,身體不再被蠶蛹包裹,但雙翼依舊軟弱無力。

蝴蝶的外貌,蠶蛹的力量

在教會多年,我慢慢有一個觀察:一般信徒的生命由初信開始,慢慢會成長到一個階段,開始會接觸到世界現實以至不同價值觀對他們的挑戰。這個時候他們彷似被放在一個十字路口:他們可以選擇勇敢面對這些挑戰,在掙扎中成長,但他們也可以選擇固守他們早已倒背如流的標準答案,拒絕現實的挑戰。

這個十字路口似乎只會在某個信仰的成長階段出現,自此之後這兩班在十字路口分別選擇「向左走向右走」的人就會分道揚鑣:前者會繼續在不斷面對不同的挑戰裏,掙扎,然後不斷成長。後者則只會更安於他們的安舒區,繼續背誦他們的標準對白,然後被稱頌,最後連他們自己也深信,他們就是那些對信仰不會懷疑不會掙扎的「資深信徒」、「信徒領袖」,甚至「教牧同工」。他們會不期然地認為,「掙扎和懷疑是初信者缺乏信心的表現,我這種受浸二十年兼進過神學院的資深信徒怎會如此缺乏信心?」

但即使他們的外表早已變成了「蝴蝶」,他們的內在其實依舊只是一隻不會飛翔的蠶蛹 ,和最初信時沒有兩樣:因為從沒有經過掙扎,他們的雙翼依舊軟弱無力。但他們可以掙扎成長的黃金機會已經過去了。

結語:我的掙扎你明白嗎?

若掙扎對成長是這麼的重要,我們當然期望教會會鼓勵信徒去懷疑和去掙扎,叫身體漸漸長大、成熟,「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但世界當然沒有那麼美好。事實上,若你稍稍上過教會,你就會知道,教會不但不鼓勵信徒對信仰懷疑和掙扎,反而視之為信心不足的表現,加上各種何謂成熟信仰/信徒的詮釋,以至信徒在教會中反而每每沒有掙扎和懷疑的空間。

「我的掙扎你明白嗎?」,這就是下文會嘗試問的問題。

作者 Facebook

(歡迎網上廣傳)

沒有蠶蛹的掙扎,又怎會有蝴蝶的飛翔?

端木皚


在教會待了超過二十年,平日胡思亂想,喜愛在文字中整理和尋找信仰的平凡信徒。三一上帝啟示的豐富,以及祂揀選的恩典,都是「無法可講述」的,平凡如我只能「願唱歌稱讚」。 關於我有血有肉的信仰,我有很多話想說,所以,請容我娓娓道來。 作者 Twitter/Facebook: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