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又輪到我帶敬拜
何等榮耀我又能夠上台全歸寶座羔羊
第一首要叫會眾站起來
拍手記得不要「一三拍」……

以上引自Facebook看過一段關於基督徒帶領敬拜的四分鐘短片
實在使人會心微笑(也可哈哈大笑);產生共鳴之餘,也有反省的機會。

我們可嘗試把這「詩歌」短片理解為一首配 chord 的流行樂曲,
配上歌詞將近年漸趨流行的領唱模式之精華都盡力寫了進去。
我相信負責灌錄的人曾經頗花心思去配樂、演繹歌詞,
同時製作了這類似詩歌 PowerPoint 功能的短片
(就像我們在 YouTube 等平台常見以至常用的那些),
從而演繹出「帶領敬拜」看起來、聽起來通常是怎麼樣的。

(題外話:上述短片與描述香港流行曲創作邏輯、
2005 年林海峰主唱的〈流行曲〉,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的人聽完了,真的可以跟著唱(跟著學!?)呢。

嗯,或許有人一笑置之,或許覺得事不關己。
如是,您可以在此停住,前往另一篇文章。


若非,若有所思,或覺得被短片原創者誤會的人,
下一步還應該思考一下:
帶領敬拜不是甚麼;帶領敬拜不一定是甚麼
並且,敬拜是甚麼。

沒有終極答案,最多只是「吊胃口」的參考答案;
我更希望讓思考延伸,抛磚引玉,成為更多更富意義的答與問。

要注意短片原創者還寫了一大段話,希望分享這首歌的朋友留意。謹錄兩處:

帶了超過十多年的教會敬拜,其實歌裏面有不少我也幹過。我也不是否定自己所做的都是錯的,所以我不是要大家開始改變帶敬拜的方式,而是超越形式,去剖析心中的真誠:你為什麼要這樣帶敬拜?……

我並不特別想開敬拜服事者的玩笑,只是我確實覺得不少教會的敬拜音樂已經流於形式,讓我有感而發。我不是說歌裏所描述的領唱方式一定不好,但是我們需要思考做任何事背後的理由。

作為教會敬拜音樂(或稱「聖樂」)的事奉人員,值得想想:
我們為何如此編排一首詩歌、一段詩歌敬拜的流程?
這可能與個人的慣性有關,甚至因為時間有限不如順手拿來,
把感覺良好的、道聽途說是好的,在深思熟慮不足的情況中,
變成一系列標準操作步驟(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之所謂「CD 裏別人這樣做得很好聽,會眾反應很好」,
都並非必要的條件,甚至有可能成為負面的因素,
端在乎我們如何進一步分析、詮釋、辨識。

例如:重視會眾的反應與重視詩歌內容的關係,是否正面相關?
重視會眾的反應與帶領者信息的神學內涵,如何互相促進?
再深一層,「會眾的反應」其實代表著甚麼?
應否只停留在詩歌「環節」完畢的時候,便來評估會眾的反應?

又例如:某 CD 某詩歌做得好聽與此時此刻的敬拜,到底有何相干?
當一群弟兄姊妹去郊外退修只有簡單的樂器甚至沒有,
在團契聚會只有經驗不算豐富或未熟悉詩歌的司琴以及詩歌小組,
我還有何具說服力的理由去「複製、貼上」那動聽的詩歌所帶來的觀感呢?

儘管一個團契或一所教會的歌聲、樂器、PowerPoint、音響、燈光都美好,
我們還是沒可能沒需要如同 CD、DVD 等一般的後期製作。
群體的讚美,就是此時此刻的製作並與上帝對話
(a current “production” of praise and dialogue),
也藉著敬拜帶領者或團隊為這場合和會眾所度身訂造的程序、話語,
合一地呼籲會眾開啟並保持與上帝的對話,合一地敬拜祂。
(合一:united,而不是單一 unified。這是後話。)


關於聖樂的討論,通常亦牽涉新與舊的爭論,
這是從 either/or 掙脫到 both/and 的進程。
敬拜的更新如何避免把傳統連根拔起(這裏的「傳統」,可詮釋為
狹義上堂會以至團契的傳統,或廣義上地方教會、宗派、基督信仰的傳統),
傳統如何擁抱更新的方向與動力,都是亟待教牧信徒一起探討實踐的題目。

「但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
真誠敬拜的人要以靈以真理敬拜父,因為父正尋找這樣敬拜他的人。
神是靈,敬拜的人必須以靈以真理來敬拜。」(約4:23-24 / 新漢語譯本)

愚見如此:無論身處台下、站在台上,
我們都是作為一群讚美榮耀神的子民,
都是學習與操練以心靈和誠實崇敬上帝的人
(those who worship him must worship in spirit and truth / ESV)。
整個聚會的場所在上帝眼中,並沒有高低之分。

嗯,我還有未盡的話,惟願以此作為起始。


作者自介:
愛遊走書店、球類運動、思考與聆聽,動靜皆宜,靜中帶旺(不是樓盤);
編輯為業,社會科學出身,認為知識、信仰、志業互為表裏,不相排斥。
相信聆聽促進對話,對話促進理解,理解塑造信念,信念塑造人生。
閱讀,就是一種對話;理想的對話活潑像乒乓球,劈里啪啦,你來我往。
好看,也好聽。

詩歌敬拜的延伸思考

魚皮


愛遊走書店、球類運動、思考與聆聽,動靜皆宜,靜中帶旺(不是樓盤);編輯為業,社會科學出身,認為知識、信仰、志業互為表裏,不相排斥。相信聆聽促進對話,對話促進理解,理解塑造信念,信念塑造人生。閱讀,就是一種對話;理想的對話活潑像乒乓球,劈里啪啦,你來我往。好看,也好聽。


Post navigation


One thought on “詩歌敬拜的延伸思考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