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對腳說,你不是手,所以我不和你團契

同質 (homogenous) 的群體,的確較容易被牧養。因為他們只有一堆同質的分享、興趣和要求,牧者不必害怕「廢青」和上一代的「離地中產」價值觀衝突,也不必害怕已婚者的「家庭溫暖」刺痛未婚的「毒男」和「中女」的神經,亦無須擔心精力過剩的孩子奔跑時碰到行動不便的傷健人士,更不必害怕不知如何平衡年輕人的「活力」和長者的「穩重」。

但這樣割裂成一個個小圈子的教會還是我們經常掛在口邊的合一教會嗎?從什麼時候,牧養的方便可以凌駕教會作為合一的群體的基本身份呢?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七: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下)

真正的合一是我們在我們的獨特性中團結 (unity in our distinctiveness/uniqueness),而不是透過犧牲我們的獨特性 (unity at the expense of our distinctiveness uniqueness) 而達致的。而在當下被雨傘運動搖撼和衝擊的教會的場景中,就是體現在 (manifested in) 我們的持續對話 (engaged conversation) 上:我們會彼此不同意,我們會質疑對方每一個前設、推論和論據,我們會面紅耳赤地激烈爭辯,但我們從不會放棄對方和拒絕對話,無論大家的立場和看法如何,我們仍然選擇彼此聆聽、了解、思考對方的觀點,和作出回應,我們從不會滿足於自說自話後然後禮貌地握手離場。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完)

為什麼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的弟兄姊妹間竟然沒有 common ground 去討論問題呢?這些人還記得我們還讀著同一本聖經,還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嗎?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基於聖經找尋上帝的心意,找出真理光照的道理呢?是不是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釋經,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就索性放棄釋經的任務,放棄尋找真理,然後繼續「和而不同」的唱歌玩遊戲便算了呢?若信徒不能分辨是非,難道教會的領袖不更應作屬靈上作出領導嗎?難道教會直到今日還只懂得粉飾太平?

當教會一味強調和諧合一,而對真理公義棄如敝屣,她是在說,我不再是見證基督的金燈台;她是在說,我只是一些需要宗教麻醉的信徒吃喝玩樂的俱樂部;她是在說,我不願意成為秉公行義,在一個不公邪惡的城市中做那十個義人。

教會的合一若不是建基於真理和公義之上,這樣的根基建於浮沙之上,遲早又會再潰散一次。惟有在真理的聖靈中維繫的合一,才是真正的合一。

Read more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二)

這段經文其實問的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這個被人稱為「拿撒勒教派」的猶太人地區小宗派,是否能征服權傾天下的羅馬帝國呢?

我們的福音是一個可以和當時權傾天下的羅馬帝國對抗,最後甚至能平天下的福音,是一個可以媲美亞歷山大大帝帶著大軍征服歐亞非三大洲帝國的力量,最後「在萬族中使人因信而順服」。

「福音」(εὐαγγέλιον (euangelion))是一個帶有強烈政治意味的用詞,不過不同於當時的希羅世界,路加/保羅不曾將之用作宣告羅馬君主凱撒大帝作王,而是上帝作王;也不同於舊約宣告「耶和華」作王,路加/保羅將之用之宣告猶太人的彌賽亞並萬有之主統管天下。

Read more

團契生活的延伸思考

團契,fellowship。我與你(fellow)同坐這條船(-ship)。 以船為喻,因為這世界可以風平浪靜,大家相安無事;這世界也可以風高浪急,隨時遇險,而處身各樣艱難當中以及過後的大家怎樣取捨選擇、怎樣看待其他人的選擇,如何藉著同舟而學習共濟,都是我的基本關注。 具體一點說,團契的團友可能因著形形式式的原因而流動著,甚至流失著。這種常態無法三言兩語說明清楚,若嘗試以一般就業青年為例,工作餘暇、拍拖結婚、照顧小孩、長輩健康、事奉崗位等等,都可以成為團契生活的拉扯因素。忙著其中兩三項,而在團契裏又得不到足夠「叉電」的經歷,都容易令人放棄後者,翻身實在不容易。 許多船都是如此境況:有些船員熱衷於修理和補給,有些默默享受其中,有些則在船泊岸以後便沒有再度登上同一條船了。

Read more

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福音派華人教會牧養的反思(上)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問的是:弟兄姊妹相交/建立關係的基礎是什麼呢?「團契」一字的希臘文 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 是「同路」或「共同」的意思。所以「團契」並不只是建立或維持關係,而是在「同路/共同」上建立和維持關係。那麼作為重生的基督徒,我們有什麼共通之處呢?豈不就是我們同為耶穌基督救贖,仍在罪和苦難中掙扎,並作十字架福音的見證嗎?

若只是單純的建立關係,這只是空洞無力的聯誼,而不是真正的團契 (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