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創造天地,從這個世界,我們認識到神是喜歡多元的。創世記中描寫海、陸、空林林總總的動、植物,到神要以洪水毀滅大地,也指示挪亞,要為此大地保留不同的物種;從舊約到新約,神所揀選差派的先知、門徒等,都有不同的出身、個性和待人接物的風格。在神的美意中,人與人各有差異,在多元的世界中彼此配合,互相補足,成就圓滿。

但在多元的世界中,人卻似乎比較喜歡相同。我們喜歡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交往,大家看法一致,「同聲同氣」,有權勢的固然會為了政治原因打壓異己,但即使是平凡人如你我,也往往會因為別人的價值觀或喜好與自己不同而在有意無意間將異己排斥。先不說這陣子在政治層面,我們都見識到了在位者對於排斥異己的不違餘力;在網上尋常老百姓的交流中,因為意見相悖而舌劍唇槍一番甚至互相謾罵的戲碼也天天在上演。也許亦因為互聯網容許任何人對任何事都可以作出即時而直接的反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似乎也流於膚淺,一切講求立場的表達,不論你的政見、立場如何,往往都被迫在幾個主流意見中歸邊表態,明明每個人都該有各自不同的意見,但當你參與討論、表態,有時就難避免墮進那被同化、歸邊的陷阱。在這些爭論甚至對立的背後,反映了我們在差異中看到的不是單純美好的多元,反而牽涉了優劣高低的判斷。人人都急著去證明我比你好/有理/高明,又有幾多人會承認,別人的意見或立場與自己不同,不見得便是無理或無義?在不斷陳述甚至捍衛自己的想法時,我們會否不經意地否定了別人的觀點中的價值,否定了多元中的差異不一定有優劣之分,傲慢地把自己高舉至一個判斷別人高低的位置?

而在真實的世界,縱然我們都會表現得較客氣一些,但要保留各人的差異和個性彷彿也不易。按理說,教會該是一個能容納各種不同的人的群體,但在教會待久了,我有時卻越發感到自己要表現出某一個樣子才能混得下去。當然,做個隱形信徒的話,是沒人管你甚麼樣子的,但當你開始投入聚會和事奉,開始「現形」,就得有個基督徒該有的樣子。特別在某些議題上,如政治、反同等,當你表達不同的意見,就有機會面對攻擊和分裂教會的指控。或許這不是弟兄姊妹以致教牧們的原意,但有時難免會給人一種感覺,彷彿教會的合一只建立在大家在所有事情都有相同的立場和取向之上,你與「主流」不符,便難免會感到被邊緣化,還怎能積極投入教會生活呢?

但我們能怪誰呢?說到底,我們都喜歡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交往,不用面對和自己不同的聲音所可能帶來的質疑,或隨之而衍生的不安。還記得我曾承擔了一個事奉崗位,關心一位產後抑鬱的新來港的基層媽媽。那段日子我盡力地表達關心,在她生命的低谷中嘗試和她同行,也喜見一陣子以後她的狀況有所好轉。但過後,我卻無法持續和她保持關係,因為大家的文化和背景差異,我發現自己不期然擔當了施予幫助的角色,卻難以坦然開放自己的生命讓她與我並肩共行。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受限於自己的出身、經歷,有一套既定的方法去理解和感受身邊的人和事,要放下這些框框去擁抱多元,實在知易行難。

依稀記得有此說法,當我們懇切開放自己的心靈去聆聽別人生命的故事,我們便難以持續與他對立、視對方為敵人。也許是因為當我們真切開放地聆聽別人所思所想所歷時,我們自然會找到彼此相同的地方—畢竟,我們都擁有一樣的脆弱本相,經歷過喜怒哀懼,有愛,有恨,有所求,有所憾。或者,神容讓「我」成為我今天這樣一個獨一無異的人,又讓我們在這多元的世界中遇見許多與我們不一樣的人,就是要我們去認識自己,認識祂,也學習去擁抱和接納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完全。或許,要學習去擁抱多元,我們還是該順著人性,耐著性子去了解,發掘彼此的共通點,並由此出發去接納彼此之間的差異。這絕對不容易,但想到神的美意是要我們在這多元的世界中享受祂的豐足,嘗試開放自己去接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我相信總比守著自己固有的一套更能貼近耶穌。

異同之間

Terrie's a Lamb


自比小羊,但縱只是人微言輕的小信徒,也願能好好反思信仰與我生活的關係,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念,歇力做隻只是跟隨耶穌,深切地「嘗言道」的小羊。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