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將至 1,相信基督徒圈子中又會開始出現告誡信徒不要參與任何和萬聖節的活動的文宣。說話的人引經據典,將整個萬聖節的起源剖析個明白,再穿插一大堆經文,聽來好像非常理所當然。

但是否如此呢?這一篇文章就是提出一些疑問,從而仔細審視一些主流的論點背後牽涉的框架。

我們是在背負我們本來不需背負的歷史的包袱嗎?

反對萬聖節的人幾乎毫不例外的先簡述萬聖節的起源,大約說的就是十月三十一日本來是塞爾特人的死節,一個敬拜死神的日子,他們相信妖魔鬼怪都會在遊蕩,附在人的身上,所以人們都會扮成鬼怪以求掩飾,云云。

我沒有研究過塞爾特人的宗教,不知道是否有這麼的一回事。但假設塞爾特人在不知多少個世紀前真的有這麼一個習俗吧,到底關我們什麼事呢?

今天慶祝萬聖節的人恐怕十個有九個都未聽過什麼是塞爾特人(他們會問你,是不是和 NBA 有關?)。對現代人來說,這些什麼歷史意義根本毫不重要。二十一世紀的後現代社會是一個遺忘歷史,或認為歷史都只是權力的建構的世代 (Michel Foucault),而且更甚的是,與其說基督徒忽視靈界,還不如說這個世界對超自然的東西已經失卻興趣。

現代人如今「慶祝」萬聖節的方法,在中世紀以前的世代其實並不可能存在,因為和現代人不同,他們是真的相信天地間有一位上帝或永恆善良的力量,和都充滿遍地鬼魔相對,能隨時侵佔人身。所以他們必然相信倚靠上帝(即使他們心中的上帝其實和聖經中的上帝可能離題萬丈),亦絕不敢輕舉妄動,不會「扮鬼扮馬」,害怕最終會惹禍上身。

但現代人在經歷過 Max Weber 所說的 “disenchantment” 以後,根本不相信真的有這樣超自然的存在。他們仍然尋求這些鬼魔的形象服飾,其實只是尋求一種官能上的刺激 2,而這種尋求,只能和他們的「不信」吻合 (consistent only with their unbelief):塞爾特人就算也曾「扮鬼扮馬」,也肯定不是為了「慶祝」。

所以說現代人萬聖節中尋求鬼魔,是無知的表現。對大部分人來說,扮出來的鬼只是一件商品,用過即忘,毫無意義。

所以,面對萬聖節和今天社會,我們的責任並不是去研究,引經據典去證明這些傳統存在過。面對這在今天已被消費主義徹底改頭換面的萬聖節,我們沒有必要在塵封的書籍中找出這些被人遺忘的傳統,然後煞有介事的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責人。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背負我們本來不需背負的歷史包袱。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也可以和我們中國人的鬼節分別出來,因為直到今天,盂蘭節做的所有儀式和習俗,仍然和其背後的意義相關,而且也絕少人不知道那些什麼「鬼門關大開」的傳說。

可歎一般人不知,還是慶幸他們不知道

有人說感歎一般人不知道他們在狂歡慶祝的節日其實是一個古代的神秘宗教,但我的問題反而是,我們不是應該慶幸一般人都不知嗎?他們的不知是因為這個節日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內容,長埋歷史的地底。今天我們見到南瓜面具不會再想到塞爾特人的意義,這不是說明這個古老宗教已經不復存在嗎?

其實若非我們煞有介事的去強調,或許根本就沒有人理會萬聖節本來是什麼。現在因為有人煞有介事的站在道德高地上,反令人對之發生了興趣,這是福還是禍呢?坦白說,是誰在替「魔鬼」「賣廣告」呢?是慶祝萬聖節的人?還是反對它的人?

當然,有人說,萬聖節的可怕之處不在歷史,而在於人們會在不知不覺間因為無知而招惹到靈界,萬聖節只是一個媒介,但若然如此,當這個媒介已經失卻它成為媒介的歷史含意時,不正正令其不再成為媒介嗎?

(待續)

啱睇就 like 埋我個專頁啦

(歡迎網上廣傳)


  1.  其實真正的萬聖節 (All Saints Day) 或「諸聖節」,是十一月一日,我們今天稱作萬聖節的十月三十一日其實應為「萬聖節前夕」,但為免混淆,本文仍稱之為萬聖節。 
  2.  “frisson”,參 Charles Taylor,《A Secular Age》 
萬聖節的背包,背到現在還未爛⋯⋯(上)

端木皚


在教會待了超過二十年,平日胡思亂想,喜愛在文字中整理和尋找信仰的平凡信徒。三一上帝啟示的豐富,以及祂揀選的恩典,都是「無法可講述」的,平凡如我只能「願唱歌稱讚」。 關於我有血有肉的信仰,我有很多話想說,所以,請容我娓娓道來。 作者 Twitter/Facebook: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