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契生活的延伸思考

團契,fellowship。我與你(fellow)同坐這條船(-ship)。 以船為喻,因為這世界可以風平浪靜,大家相安無事;這世界也可以風高浪急,隨時遇險,而處身各樣艱難當中以及過後的大家怎樣取捨選擇、怎樣看待其他人的選擇,如何藉著同舟而學習共濟,都是我的基本關注。 具體一點說,團契的團友可能因著形形式式的原因而流動著,甚至流失著。這種常態無法三言兩語說明清楚,若嘗試以一般就業青年為例,工作餘暇、拍拖結婚、照顧小孩、長輩健康、事奉崗位等等,都可以成為團契生活的拉扯因素。忙著其中兩三項,而在團契裏又得不到足夠「叉電」的經歷,都容易令人放棄後者,翻身實在不容易。 許多船都是如此境況:有些船員熱衷於修理和補給,有些默默享受其中,有些則在船泊岸以後便沒有再度登上同一條船了。

Read more

人到青年談信仰

還記得開始寫blog的時候……啊,當時仍未有「blog」這個字出現,是Internet開始出現各種類分享網站起步之時,筆者在讀大學。自學架設網站、寫網上日記,瀏覽別人所寫的也成為筆者課餘的指定動作。大概當時和現在的青年人,也有一種想被人認識、理解的渴求,在字裡行間吐露和盼望著一份若隱若現的共鳴。 那段年少輕狂的日子,也是筆者開始認識和委身信仰的日子。在埋首追求成為物理學家這個夢想之時,沒有想過要透過文字分享信仰,但信仰卻要進駐生活裡的各個層面,道也自然出現在口中和手中。談道不單是在團契裡的分享,也不只是在佈道、護教時需要的技巧,更是一種自我認識、自我補完的必經階段,通往靈性成長的關鍵渠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