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我認為「怪獸家長」之所以成為怪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不真正認識自己的子女,也不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據我粗疏的觀察,讓他們變成「怪獸」的還有一些別的因素。

父母眼中最重要的是甚麼?

如果你去問一些父母,他們對子女有何期望,大多表示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或者在信徒圈子中,父母會期望他們能「榮神益人」、「作個忠主信徒」之類吧。但當你留心不同父母如何教養子女,便會發現他們所做的往往與他們口所宣稱的期望無甚關係,甚至不太協調。上文提過那些過份苛求子女的家長,漠視子女的志趣甚至身心健康,只為「望子成龍」,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但孩子的人生只是一場比賽嗎?他們要爭些甚麼?可能這些父母都回答不了。

而因為幾乎沒有父母不希望子女得到最好的,活出最「理想」的人生,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往往最真實地反映出他們眼中看甚麼為最寶貴。曾遇過一位母親,一直為還未上小學的兒子安排補習;當孩子因為覺得學校課堂內容太淺易而發脾氣、拒絕上課,他的父母想到的只是安排跳班的可能性,而不去處理孩子亂發脾氣的問題,並考慮取消那似乎並無需要的補習班。他們口裡說很重視孩子是否快樂和享受學習,但實質上,他們的安排卻讓我感到他們熱切期盼孩子在學業上表現卓越。即使在教會中,你也不難發現,不少父母往往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或前途多於他們的屬靈生命和德行。當然,這些父母大多還是希望子女們至少做個不過不失的信徒,品行端正,會定期上教會等;但相對於栽培他們成為精英的殷切,那份熱心正正反映了他們到底視甚麼為至寶。

擔驚受怕的「父母心」

除此而外,我也聽過不少父母表示他們並不想隨波逐流,但因為「害怕」他日子女埋怨自己沒有預備最好給他們,只有隨俗。我也見過有些父母極其害怕自己的孩子發脾氣,以致於他們對孩子有求必應。

如以電影《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對於情緒和行為的表達,這些父母在教養兒女時都是讓「阿驚」作主,但其實他們怕甚麼?我們都曾經是孩子,哪有孩子沒試過抱怨和發脾氣?他們恐懼的原因是害怕自己其實是不稱職的父母?還是他們本身就不懂得面對別人對自己表達失望、憤怒等負面情緒?這問題,也許只有他們自己能解答吧。教養孩童是一段漫長的旅程,過程中固然不能忽略子女的情緒,但若父母們的決定往往只取決於子女的即時反應,甚或是為了取悅他們而已,這樣,真的能走到一個理想的目的地嗎?

常言道,父母當以身作則,當父母的教養方針是不時以逃避責難或麻煩為主導,而非出於單純的愛以及擇善固執的堅持,他們為孩子樹立的是甚麼榜樣?

淺談「怪獸家長」(中)— 你最著重的是甚麼?

Terrie's a Lamb


自比小羊,但縱只是人微言輕的小信徒,也願能好好反思信仰與我生活的關係,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念,歇力做隻只是跟隨耶穌,深切地「嘗言道」的小羊。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