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解拆了以利亞使團的語言偽術後,我們終於可以討論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為禱告收費呢?因為明顯地,教會的確會為一些服務或產品收費,例如租用地方或物資,或一些社區聯誼活動 1,甚至大教會的汽水機。那麼,究竟什麼時候教會才可以為她的服務或產品收費,又什麼時候不可以呢?收費與否,到底是否純粹只是一個「視乎大多數人是否接受」的文化問題,還是有一些原則性的考慮呢?

在開始討論前,我必須澄清,本文並非討論兩個相關但不同的課題,就是,一,在教會工作的人是否應該支薪,二,教會是否應該為她取得 (acquire) 的服務或產品付費呢?這兩個課題分別牽涉相關但不完全相同的考慮,囿於篇幅,本文未能觸及。

誰使萬民禱告的殿變成賊窩

哈佛教授 Michael Sandel 的名著《What money can’t buy》曾探討過類似的問題。Sandel 指出,當我們決定一樣事物可以買賣時,其實我們是決定了這些事物可以被視作貨物 (commodities),是我們可以用之牟利和使用的。但不是所有的事物均可被這樣看待的,例如人類,所以我們禁止奴隷買賣。

Sandel 進一步指出,將所有的事物都視作可被買賣,會帶來兩個後果:一是不平等,二是帶來腐化。先考慮不平等。在一個一切皆可出賣的世界,貧乏的人的生活其實更困難。當金錢能買更多的事物,富裕(或貧困)就更形重要。

正如其中一位曾參與以利亞使團的弟兄曾分享,使團的收費即使在減半後仍令他覺得非常高昂。該弟兄最後還可以付出相關費用,但那些家境比他更差的弟兄姊妹,豈非要被拒諸禱告的門外嗎?

第二個原因,就是金錢傾向腐化一些美好的事物。例如大學學位甚至諾貝爾獎,或人體器官,到底是透過一個人的努力(前者)或捐贈(後者)而來,還是透過金錢換得,會徹底決定他們的性質:金錢會令前者不再是一項榮譽,亦令後者不再是社會公民關愛互助精神的體現。金錢決定了我們怎樣看待某些事物。

所以我們不能假設市場只是一個中立的分配機制。當市場嘗試分配一些傳統貨物以外的事物,例如禱告,牽涉的就是道德的議題,而市場亦無可避免必須「遊走於道德之間」(traffic in morality)。

所以就我們而言,就是我們怎樣衡量禱告。禱告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們的信仰,我們相信禱告是神人的溝通,而神人溝通的前提是神人和好。所以禱告是上帝在為神人和好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後,賦予我們的權利。而在這之上,代禱更體現信徒在合一的教會裏互相守望的團契 (fellowship) 和彼此相愛。

如此看來,難道禱告/代禱不是「無價」(priceless) 的嗎 2?難道我們可以接受人用金錢去購買和上帝溝通的權利,或信徒間合一的情誼嗎?事實上,正如使團無意中承認,為「禱告」貼上價錢牌,只會令將禱告變成一種如輔導一樣的收費服務,禱告不再是神人間建基於救贖的溝通,代禱也不是信徒間純粹無雜質的關心和守望。禱告的內在價值就被完全腐化了。

當代禱變成一項服務,代禱者還會關心接受代禱的人嗎?當然會,但這是因為你付錢要我關心你嘛。

「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3

除了製造不平等和腐化禱告/代禱應有的價值外,為禱告的收費的問題在於我們僭奪了本來屬於上帝的作牟利之用。這是因為禱告的前提是神人和好,而由於只有上帝才能使神人和好,所以亦只有上帝才有權賜予我們禱告的權利。教會也沒有權柄攔在神人之間,要人付費才可以向上帝禱告 4

何況,若教會擁有必然使人痊癒的禱告權柄 5,擁有一件她可以出售的服務/貨物,難道教會不應基於對人的惻隱之心而將之無償施予嗎?為何竟然有人可以抓著這個權柄,以之牟利和賺取「行政費」呢?難道我們對自己「養生之物」的關心,竟然還在別人的疾病痛苦之上嗎?教會的理想本來應該是「施捨一切賙濟窮人」,從什麼時候變成我們將自己的「行政費」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呢?

結語:禱告是無價的,所以不能買賣

禱告是無價的,所以我們不容許教會用金錢將其腐化甚至製造不平等。這是一個建基於我們核心信仰的判斷。若教會可以令這樣一個寶貴的權利變質,甚至令窮人被排斥在這個權利之外,那麼教會就是扭曲我們的核心信仰,也是將當歸給上帝的據為己有。

我聽到有些人說,牧師也要餬口。但這個事實從來不等於我們應該容許教會無所不用其極地賺錢: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我們不會容許教會偷搶拐騙。若是這樣,那為什麼我們覺得應該容許教會扭曲我們信仰的一些核心元素去牟利呢?我們又會否覺得教會為了謀生可以「賣主求榮」?為了「搵食」,我們可以去到幾盡?

那麼教會應該怎樣維持她運作的財政需要呢?其實一切只須「回到最初的起點」:呼籲和鼓勵教會內更富裕的弟兄姊妹奉獻,發揮主內合一互助的精神。但教會不是商店,教會不應透過「做生意」去賺取行政費。

到底教會什麼服務或產品可以收費,其實難以一言以蔽。但一個可以稍作參考的指標 (rule of thumb),就是這項服務或產品是否和我們的神人關係有關,例如禱告、敬拜、福音(救贖)、聖禮 (sacraments),等等。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教會亦然。若教會為了「營運」而放棄我們的核心信仰,若教會忘了救贖她的主所付的救贖重價甚至搶奪屬於上帝之物,若教會忘記了她本來應該關顧的貧窮人和眾生疾苦,那麼,即使教會賺得全世界,可以賺取豐富的「行政費」為同工支薪甚至建設富麗堂皇的「聖殿」,但教會已經不再是教會了。永恆的警惕是自由的代價,讓我們能永遠保持警覺。

作者 Facebook

(歡迎網上廣傳)

  1. 如補習班、大食會、興趣班等等。當然教會是否應該提供這些「服務」,那是另一個課題了。詳參拙作《如何在教會開 Pokémon GO 攻略班?
  2. 無價,就是「有價有市」的相反
  3. 撰寫此段時我的確有想過關於贖罪券 (indulgences) 的討論。但由於對此課題認識不深,不想斑門弄斧,所以不在正文提及這個課題
  4. 我知道使團可能會詭辯,說其他人仍然可以禱告。但若「所有禱告都是平等的」,那為什麼使團的禱告卻可以收費?明顯他們就是覺得「我的禱告才是真正的禱告」,或至少更高層次或更「有效」的禱告。最後不又只是一種「所有禱告都是平等的,但有些禱告比其他禱告更平等」(All prayers are equal, but some prayer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的語言偽術嗎?
  5. 在此不討論靈恩神學的禱告觀
請告訴我,禱告為什麼不能收費?

端木皚


在教會待了超過二十年,平日胡思亂想,喜愛在文字中整理和尋找信仰的平凡信徒。三一上帝啟示的豐富,以及祂揀選的恩典,都是「無法可講述」的,平凡如我只能「願唱歌稱讚」。 關於我有血有肉的信仰,我有很多話想說,所以,請容我娓娓道來。 作者 Twitter/Facebook:


Post navigation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