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亞使團被揭發推出「禱告服侍」的收費服務,引來 Charis Hung 質疑「甚麼時候禱告竟成了一項商品」。文章一石擊起千重浪,當事人急急解釋,他們不是販賣禱告,他們只是做心靈輔導(下稱「輔導」)而已。而輔導,當然要收費。
這是一個拙劣的飾詞。因為這個「語言偽術」,令我覺得在討論「禱告商品化」等更有趣的問題前,必須先釐清一個本應無需多費唇舌的道理。
輔導:如何定義?
「禱告服侍」究竟是否「輔導」,牽涉的就是「輔導」的定義問題。這並非無關痛癢。因為如果使團能成功扭曲「輔導」的定義去切合他們的「禱告服侍」,整場關於「禱告商品化」的討論就被架空和變得沒有意義了:我只是為輔導服務收費,你在大驚小怪什麼?
定義「輔導」也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因為定義牽涉處境,在不同的處境下我們可能對「輔導」有不同的定義,例如「我的朋友很不開心,我要輔導一下他」、「婚前輔導」、「升學/功課輔導」和「基因輔導」(genetic counselling) 中的「輔導」,就明顯各有稍為不同的定義。
那麼以利亞使團辯解的處境是什麼呢?
由於使團是在為他們的收費辯解,所以他們所指的既不是「升學/功課輔導」,也不是「基因輔導」,而是坊間由專業輔導員為個人或心理問題提供專業指引和協助的收費輔導服務,使團認為,他們的禱告服侍和這些專業輔導服務是類同的。
我向一些學習過專業輔導的朋友請教過。他們不約而同指出,專業輔導的其中一個核心信念,就是「幫助被輔導者幫助自己」 (help them to help themselves),因為輔導學相信每個人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只是一時受了情緒或外在環境的羈絆而鑽了牛角尖。只要給予適當協助,被輔導者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並不需輔導員替他們「解決問題」。
而且,他們也指出,輔導一般不牽涉宗教元素,過程只有輔導者和被輔導者,不需要「上帝」和其他超自然力量的介入。
那麼讓我們看看以利亞使團的「禱告服侍」有多符合這個定義。
禱告服侍其實是補習
以利亞使團對他們的「禱告服侍」有一個描述,而我在執筆時也有幸看到一位親身參與過這禱告服侍的弟兄的分享。根據以利亞使團自己的定義,「禱告服侍主要是二至三位服侍員,帶領閣下在禱告中經歷三一神的醫治。藉著聖靈與神的話語得著醫治釋放及更新突破」,「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是我們得醫治的基礎」,「內容包括面談、聆聽神、禱告服侍員為受助者祈禱、和禱告服侍員帶領受助者一同禱告。禱告內容包括認罪、饒恕、情緒抒發及醫治釋放等」。
心水清的讀者應該留意到,整段描述連「輔導」二字也無處可見,連參與其中的也只是「(禱告)服侍員」而非「輔導員」。重複出現的鑰詞不是「輔導」,反而是「祈禱/禱告」。
那麼親身經歷者的描述又是怎樣呢?「使團似乎並非在作輔導,因為由始至終同工都強調禱告服侍是由聖靈在工作,不是他們每個人在工作⋯⋯同工特別鼓勵我願意開放,願意被聖靈改變,聖靈才會作工,否則他們怎樣禱告也沒有用」。過程中如有情緒發泄,「禱告者鼓勵對象用禱告來回應,向聖靈訴說自己的心聲,表示這不是在向人說話,而是坦白的將自己感受告訴上主」,禱告服侍者也會以禱告回應,然後「教我如何去作禱告」。
同樣,「祈禱/禱告」仍然是整個過程的重心和鑰詞。
明顯地,「禱告服侍」的重點是禱告而非輔導,其過程亦和專業輔導的核心理念近乎完全相反:「禱告服侍」既非「幫助被輔導者幫助自己」,過程中亦會尋求超自然力量的協助。
專業輔導是一門專門的學問,牽涉大量的專業技巧和知識,而且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療程。不是任何人和人傾談兩句(或加上禱告),令人覺得舒服點,就可以算是「輔導」的。倘若這也算是「輔導」,你可以想像當你尋求專業輔導服務時,輔導員在聆聽你的故事和為你禱告後,就打發你離去嗎?
將兩種截然相反的做法混淆然後相提並論,然後竭力掩飾整個「服侍」過程中一項至為重要的元素(禱告),這算是誠實的回應嗎?若用這樣的語言偽術偷換概念也可以被接受,為什麼使團不將「禱告服侍」定義為「補習」,因為受助者也是將他們人生的「考試(驗)」和「功課」拿來尋求協助,然後他們的「補習老師」會透過禱告給予解答呢?是不是這樣隨意偷換概念,使團就可以根據補習天皇的天價標準收取昂貴的「行政費」呢?
結語:教會不能容許這種語言偽術
我從沒期望要就這樣一個「媽媽是女人」的題目長篇大論。整件事本來極為清楚,就是以利亞使團將禱告商品化。坦白說,我寧願他們的辯解可以提供一個新角度,解釋為何禱告可以被商品化,或至少表達那種,「雖然將禱告商品化不對,但同工也要餬口」的逼不得已。
但沒有,他們只是用一連串的詭辯和語言偽術,去掩飾和扭曲自己售賣禱告的行為。
別說是一個自稱倚靠聖靈能力的基督徒,別說是聲稱宣揚真理的教會,就算只是一個平凡的販夫走卒,也應該有坦白承認自己所作所為的誠實和勇氣吧?將「禱告商品化」是否正確是一回事,但用比將禱告商品化更不堪的語言偽術偷換概念,並不會掩住悠悠眾口,相反,那只會將機構甚至教會的公信力和名聲也賠上。
作為宣揚真理的群體,我覺得教會必須發出一個清晰的信息,就是我們不容許這種語言偽術污染教會。要不然,下次可能我們就要討論「小組查經」是否「私人補習」,或「崇拜」是否「演唱會」/「棟篤笑」,然後容許某些機構和組織為這些活動收取昂貴的費用做「行政費」。
我相信這不是任何人樂意見到的。
(歡迎網上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