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中人,就一定比魔教好些嗎?
《笑傲江湖(三)》
在教會成長,或多或少都會耳聞目睹一些人事糾紛,甚至處心積慮的攻擊和詆毀。雖然有時這些攻擊打著堂堂之陣正正之師的旗子,用以正當化那些不堪入目的手段,但背後畢竟還只是為了個人名譽利益和私怨。 1。
但每當我和一些比較初信的弟兄姊妹分享「教會中有這些為個人名譽利益的嫉妒紛爭其實真的毫不出奇」時,總會換來一些驚奇的目光,甚至明顯表示不相信:彷彿教會中人,特別是戴著教牧長執光環的人,都是正人君子,是「上帝大大重用的謙卑僕人」,必然不會用這些下三濫的手段,去達到個人的目的。
在這個方面,或許《笑傲江湖》能給我們一些提醒。
正邪仿似顛倒的《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的卷一以兩次血洗滿門開始:因為要搶奪《辟邪劍譜》,青城派將「福威鏢局」的林震南滿門滅口,只有林平之僥倖逃脫。然後嵩山派以劉正風結交魔教長老曲洋為由,血洗劉府上下,只有劉正風的幼子劉芹貪生怕死,背祖棄宗才得保存性命。
卷二,左冷禪派人假扮群盜伏擊華山派,意圖將華山派收於掌中;及後又派高手假扮魔教中人,企圖挾持恆山全派逼定靜師太就範,後來見圖謀不遂,就欲殺人滅口。
卷四,岳不群先擄劫恆山派眾尼姑,又以華山絕頂後洞的五嶽劍派失傳劍招為餌,意圖屠殺五派中人;而在岳不群螳螂捕蟬時,左冷禪和林平之黃雀在後,率人在華山後洞將五派中人大肆屠殺。
這些應該是整部小說最嚴重的罪行了。不知是不是金庸的刻意安排,兩次的滅門,和其餘的屠殺或意圖屠殺,都是所謂的名門正派所為。
反觀魔教,倘若傳聞的不算,反而好像沒有做什麼重大的罪行, 後來就算他們大隊人馬要去少林寺營救盈盈,也是秋毫無犯,也沒用什麼陰謀詭計,但正教中人就來個堅壁清野,將人馬守在少室山下,企圖來個甕中捉鱉,又在下山的道路設尖釘等等。當然,這基本上是一場戰爭,兵不厭詐,所以我不會將之歸類為重大罪行,但相較之下,仍是分出了光明正大和陰謀詭計之別。
當然,魔教不少行徑仍不容於今日社會的道德標準,但起碼,沒有將人滅門,斬草除根的行為出現過 2。
就是單從人物來看,也似乎是正邪倒轉的。岳不群、左冷禪、林平之和余滄海等固不待言,連一些比較次要的角色,好像也是這樣:華山弟子岳肅和蔡子峰盜人秘訣,後又被少林弟子渡元偷偷背去並背叛師門;五嶽劍派和魔教十長老的對決中,也是前者用詭計將後者封在華山後洞中。
反觀所謂的魔教人物,卻似乎大都是光明磊落的,就算是有什麼過惡,也願意改邪歸正,或起碼不介意痛快的承認:向問天、田伯光、任盈盈、任我行,恆山通元谷的各位人物。
至於主角令狐冲就更不待言,雖然和魔教中人結交,被逐出正教門下,卻先後救出恆山派師徒和在營救盈盈時約束魔教眾人。就算在他仍是華山門徒時營救儀琳,所用的也不是正教中人接受的方法。
(待續)
(歡迎網上廣傳)
從《笑傲江湖》看信仰系列
- 從《葵花寶典》和氣劍之爭看教會的殘缺信仰
- 左冷禪、「內八路,外九路」的嵩山劍法和殘缺信仰
- 如何從不合常理和不講道理的獨孤九劍重尋神學的初衷?
- 「正教中人,就一定比魔教好些嗎?」(上)
- 「正教中人,就一定比魔教好些嗎?」(下)